BreezeBlog
连接调试网络设备的方法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常用的三种方式AUX和异步串口了解即可通过Console口连接最传统的方式,通过Console线直接插到交换机上进行调试Console先一端为RJ45头(就是网线口)另一端为DB9接口我们通常要准备一条转换线来转换成我们笔记本能接入的接口类型可以是USB,也可以是RJ45水晶头通过Console线连接进入系统,默认拥有最高权限。【Putty连接演示:】首先是新建连接,选择COM口设置连接的比特波率为9600连接协议选择为Serial,即可完成连接通过AUX口连接Aux端口,接口类型为EIA/TIA-232 DTE双方都需要调制解调器(Modem)来建立连接终端使用串口通过Modem来连接到对方Modem来实现调试(老古董)Telnet连接Telnet是基于TCP的用于主机远程连接到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协议,基于C/S架构。我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都可以作为Telnet服务器,为用户提供远程登录服务。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在配置Telnet时候需要设置用户以及密码(Telnet现在少用了,明文传递,抓个包就能知道你的用户和密码)在后续的章节我们会出实验课题
路由器的作用和特点路由器作为网络互联的一个关键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最主要的网络层。主要的功能是对IP报文寻找合适的路径“路由”来转发报文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以及丰富的链路层协议对连接的网络或者子网隔离广播交换机的作用和特点交换机作为我们典型的二层设备,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其主要的功能是根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将以太网数据帧在各端口之间进行转发H3C路由器分类【CR系列核心路由器】:主要运用在运营商IP骨干网、数据中心骨干互联节点、以及大型企业的IP网络汇聚处。【SR系列高端路由器】:主要运用在大型企业核心层或者骨干层,对整个公司的网络数据进行处理【MSR系列路由器】面向于大中型企业,作为大小型网络的汇聚或者接入型路由和小型网络的核心设备H3C交换机分类H3C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ComwareCinware作为H3C设备运行的网络操作系统底层逻辑还是基于Linux系统,主要负责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管理设备和接口的界面整个系统的设计也是基于TCP/IP参考模型而来Comware的特点支持IPv4、IPv6多协议支持多核CPU路由
传输层的作用首先在讲TCP/IP协议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输层。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TCP/UDP)维护连接状态对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网络只能发送长度有限的数据包)多路复用(端口号的概念呢,一个IP地址对应多个应用程序或服务)可靠传输(对错误、丢失、乱序的包检测纠错)流量控制(对接收方的数据接收速率进行协调,避免浪费)什么是TCP、UDP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文协议两者都是TCP/IP协议族中最重要协议之一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层协议,一对一的通信UDP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我们看视频什么的都是基于UDP流试传输数据TCP的特点三次握手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可靠连接端口号可以用端口号来标识上层协议和服务,实现网络多路复用完整性校验(Checksum)校验和计算,保证了接受方能检测到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确认机制对于正确收到的数据包接收方通过应答通过发送方,超过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应答则重传序列号所有的数据都拥有唯一的序列号,通过序列号来将数据进行确认、乱序重排
IP协议概述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是网络层唯一标准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定义了网络层的封装方式,编址方法,主要负责功能:网络层寻址(IP地址寻址)路由路径选择(路由协议路径查找)包重组这里面几个协议ICMPIGMPARPRARP待会我们会详细讲解IP协议的主要作用标识网络节点和链路IP为每个链路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网络号[Network Number]来标识每个网络,为节点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32位IP地址,用于标识每个节点PS:就是网络地址、客户端地址寻址和转发寻址寻的是网络IP地址,寻找到一个网络范围,确定范围在转发到相应目的主机。适应各种数据链路可以根据链路的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最大传输单元)对IP包进行分片和重组,实现从IP到数据链路层地址的映射(和ARP差不多)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连接网络和聚合网络将原本从接口上分离的两个网络互联链路层协议适配可以通过适配链路层的协议和速率,而实现两者之间通信。网络间数据包转发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需要运行网关到网关协议GGP(Gateway to Gateway Protocol)才能确定去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internet因特网、骨干网。还有公网和外网都是指的这玩意他的诞生背景是在局域网技术不满足于小范围网络想要扩大网络范围的场景,例如:那些大型企业或运营商想要通过局域网连接到远距离的分支机构,而局域网又不支持远距离传输,最大传输距离也就100来米。于是在这种需求的背景下诞生了广域网广域网的特点是覆盖范围非常广,覆盖范围达到了几百上千上万公里。能实现超远距离通信和资源共享。广域网的连接方式专线连接:用户独占一条永久性、点对点、速率固定的专用线路且独享整条链路的带宽。DTE 数据终端设备DCE 数据通信设备电路交换连接:需要用户拨号建立连接,独占一个线路,带宽固定典型的技术应用:PSTN、ISDN(PS:不过这玩意太老了,以前的电话交换网(以前马路边的电话亭就是这玩意),已经被淘汰了)链路层-PPPPSTN:带宽56Kbps,早期街上电话亭用的电话网,现在基本已淘汰ISDN:带宽64Kbps-128Kbps,一种早期的拨号接入网络的方式,已经被淘汰分组交换连接一个端系统设备可以通过虚电路连接到多个通信端(一对多)典型应用技术:X.25、帧中继、ATM(
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在我们刚介绍网络类型的时候浅谈过通常是指一个小范围的网络局域网的演变、主要技术常见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FDDI(分布式光纤接口)由于以太网具有开放、简单、易于实现、易于部署的特性,被广泛运用至今,而FDDI、令牌环已被淘汰取代。以太网技术早期以太网技术是以总线型拓扑的网络或者以集线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IEEE802.3规定了10Mpbs的以太网标准,为最早期的以太网标准而物理层所定义的线缆标准中有早期常见的三种标准线缆:10BASE5[粗同轴线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10BASE-T[双绞线]其中,前两种同轴电缆采用物理为总线型拓扑以太网,只有最后一种双绞线采用物理的星型拓扑以太网。而10BASE-T的核心物件就是集线器[Hub],早期网络互联互通就是用的集线器来实现的,集线器的本质是总线型共享网络设备,负责将网络中的多个设备连接到一起,所以10BASE-T本质其实也是总线型,只不过在物理层面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星型拓扑结构。冲突域由于早期以太网采用的是共享式网络技术,两台设备在发送信息时两者会争抢同一条带宽,会造成我们线路拥堵冲突,
什么是数据封装与解封装在我们数据传输过程中要遵循对等层次通信,每一层都与另一方对等层次进行通信,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而这些对等通信,并非直接进行的。而是由下层逐层封装来完成对等层交换数据,这就是我们数据的封装,而解封装,就是上层需要与下层进行通信,于是逐层解封装至目标层进行通信。这里的上下层就是指的网络参考模型的层次上面可能说的有点复杂不易于理解,可以记住下面这句话:数据发送时,从上至下逐层封装数据接收时,从下至上逐层解封装只有拆除外层封装,才能看到内层封装TCP/IP 五层模型对应每层格式数据封装的流程1.数据从应用层发出,进入传输层在传输层会为我们数据打上TCP or UDP头部,里面包含了我们数据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到这层的时候,我们数据已经被封装成了数据段。2.再来,数据段从传输层发出,进入网络层在网络层,会为我们的数据段打上一个IP头部里面包含了数据段的源IP 、目的IP,这时候在网络层的数据段被封装成了数据包。3.在来,数据包从网络层发出,进入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会封装一个以太网帧头部里面包含了我们二层数据源MAC、目的MAC地址,这时候我们的数据包已
TCP/IP模型诞生背景其实TCP/IP模型比OSI参考模型诞生的还早,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发,直到90年代才发展成为计算机之间最常用的网络协议为什么OSI参考模型没有流行开来?84年提出来OSI模型的时候,TCP/IP 模型已经在网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OSI参考模型的层数划分过多,部分功能难以实现且层级之间还有重复功能,因此没有广泛流行开来TCP/IP四层模型基本概述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 网际协议同样与OSI参考模型一样,采用了层次化结构每层负责不同通讯功能,只不过进行了简化设计,规划出了四层模型各层级分层作用网络接口层在TCP/IP模型中,对于网络层以下的模块并没有阉割的描述因此TCP/IP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主要功能该层主要负责我们物理线路和接口以及链路层之间的通信主要协议以太网、HDLC/PPP网络层网络层是TCP/IP模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主机如何将数据发往目的网络并且正确送达关键就是靠的该层的技术(说白了还是IP寻址、路由查找)IP